去年11.11 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得意, 分享給大家看看
數學老師眼裡的“奢侈數”
11·11不止買買買在數學老師眼裡它是“奢侈數” 2020年11月08日07:27:21 來源:浙江在線-錢江晚報
主持人陳素萍
浙江在線11月8日訊今年“雙11”的鑼鼓早已敲響,你的家人是否也熬夜“剁手”了呢?
關於#被雙11規則逼瘋的我#這一話題在微博的熱度持續高漲,一條高讚的網友評論是這樣的:每年雙11都像一場考試,題目看似圖片閱讀題,實際是數學計算題,要求考生精通多種方法,分析法、歸納法、代入法、圖像法、類比法,不僅要單獨運算,還要疊加運算,各種排列組合,最後還都是限時作答……
那這個神奇的“1111”,到底有哪些趣味數學元素呢?這次我們為同學們請到了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副校長,同時也是小學數學老師的許霜霜,以及該校數學教研組長樓靜老師,她們從數學的多個角度講開去,帶我們認識一下別樣的“雙11”。
A
萬萬沒想到,“1111”原來有這麼多“身份”
1×1=1
11×11=121
111×111=12321
1111×1111=1234321
11111×11111=123454321
111111×111111=12345654321
1111111×1111111=1234567654321
11111111×11111111=123456787654321
111111111×111111111=12345678987654321
當n>9時,an的平方不能組成回文數,卻也有一定規律:
(大家可以到下邊連結續看)
B
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
因為生活中離不開它
購物津貼、店鋪優惠、預售付立減、蓋樓、喵幣、直播……對於消費者而言,看著長長一串優惠規則,分明是一道數學應用題,怎麼買才最便宜,要會算。
在買買買的背後,頁面推送、銷售庫存、快遞單量預測……整個雙11,你看到的一切,幾乎都是由基於數學的算法決定的。
最開始,哪些商品能進入會場,是由人工決定的。但大概2014年起,經驗和直覺的地位在下降,由機器和數學公式主導的大數據分析,正在重建新的商業秩序。哪些商品能進入活動,出現在哪些用戶的頁面和什麼位置,都有算法在背後支撐。
算法就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“數據紅娘”,整個雙11中,不斷檢視著一切點擊、購買行為和所有商品銷量、庫存狀態,不斷進行“誰更喜歡哪個商品”這樣的運算,調整什麼樣的商品,應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,出現在誰的面前。
所以,數學來源於生活,生活中到處有數學。
除了雙11背後的成千上萬套算法疊加,其實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接觸著各種各樣的數學。
我們穿的衣服所使用的材料是經過配比的,住的房子是經過承重計算的,道路、城市是經過規劃的……這些生產資料都是通過了嚴格的數學計算和科學試驗,才廣泛運用到實踐中。
現實中,數學學習是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頭疼事,常常會聽到“背不下來公式,背下來又不會靈活應用”這類抱怨。有時候,不妨換個角度,最理想的狀態是: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,從而開開心心地主動學習。
具體怎麼做?平日里,同學們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。
比如,去超市買油鹽醬醋時,試試用價格除以淨含量,進行比價。更高一級的數學應用還有家庭理財方案設計,例如根據年收入、支出、家庭人數計算風險承擔能力,購買保險和投資理財產品,這些都是學習生活中的數學。
所以,我們為什麼學數學?數學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基礎。目前全部的科技發展都與數學有很大的關係。可以說,數學是一種通用的語言,可以讓我們用極其簡潔的方式來表達自然中的規律。同時,數學是一門龐大的科學體系,大多與實際的很多問題有相關性,而且研究的大多是基礎問題。學數學可以開發智力,培養思維能力,提高我們在處理日常學習或工作中的條理性。
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,建議同學們研究一些感興趣的問題,把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,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,多質疑,勤思考,好動手,重歸納,注意應用。
怎麼買才最划算
最近,數學老師們逛了不少淘寶優惠頁面,也看了N種計算方法,提取出了最“樸實無華”的計算公式:實際到手價=定金+尾款=預售價-預付立減-店鋪優惠券/單品券-購物津貼-紅包。
會員券、充值卡、打折、(跨店)滿減、優惠券、返現、免郵、買贈、淘金幣、貓幣等優惠券形式;0元秒殺、搶紅包、限時搶購、全場免單、抽獎等搶購形式;付定金+付尾款等預售形式;直播形式;拼單形式……
這麼多優惠規則,如何購買才會最划算,我們用數學的眼光算一算、理一理,比較分析後,才會明白哪一種是我們適合參與的優惠方式。
這裡有一點建議供大家參考。
(大家可以到下邊連結續看)
大家可以參考類似算法,去幫爸媽省錢!
原文(簡體): https://zjnews.zjol.com.cn/202011/t20201108_12408172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