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

數學老師眼裡的“奢侈數”

 去年11.11 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很得意, 分享給大家看看 


數學老師眼裡的“奢侈數”

 

11·11不止買買買在數學老師眼裡它是“奢侈數”        2020110807:27:21 來源:浙江在線-錢江晚報 主持人陳素萍

 

  浙江在線118日訊今年“雙11”的鑼鼓早已敲響,你的家人是否也熬夜“剁手”了呢?

   關於#被雙11規則逼瘋的我#這一話題在微博的熱度持續高漲,一條高讚的網友評論是這樣的:每年雙11都像一場考試,題目看似圖片閱讀題,實際是數學計算題,要求考生精通多種方法,分析法、歸納法、代入法、圖像法、類比法,不僅要單獨運算,還要疊加運算,各種排列組合,最後還都是限時作答……

   那這個神奇的“1111”,到底有哪些趣味數學元素呢?這次我們為同學們請到了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杭州學校副校長,同時也是小學數學老師的許霜霜,以及該校數學教研組長樓靜老師,她們從數學的多個角度講開去,帶我們認識一下別樣的“雙11”。

 

  A

   萬萬沒想到,“1111”原來有這麼多“身份”

 

  1×1=1

  11×11=121

  111×111=12321

  1111×1111=1234321

  11111×11111=123454321

  111111×111111=12345654321

  1111111×1111111=1234567654321

  11111111×11111111=123456787654321

  111111111×111111111=12345678987654321

 

  當n>9時,an的平方不能組成回文數,卻也有一定規律:

 

(大家可以到下邊連結續看)

  B

 

  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

   因為生活中離不開它

   購物津貼、店鋪優惠、預售付立減、蓋樓、喵幣、直播……對於消費者而言,看著長長一串優惠規則,分明是一道數學應用題,怎麼買才最便宜,要會算。

   在買買買的背後,頁面推送、銷售庫存、快遞單量預測……整個雙11,你看到的一切,幾乎都是由基於數學的算法決定的。

   最開始,哪些商品能進入會場,是由人工決定的。但大概2014年起,經驗和直覺的地位在下降,由機器和數學公式主導的大數據分析,正在重建新的商業秩序。哪些商品能進入活動,出現在哪些用戶的頁面和什麼位置,都有算法在背後支撐。

   算法就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“數據紅娘”,整個雙11中,不斷檢視著一切點擊、購買行為和所有商品銷量、庫存狀態,不斷進行“誰更喜歡哪個商品”這樣的運算,調整什麼樣的商品,應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,出現在誰的面前。

 

  所以,數學來源於生活,生活中到處有數學。

 

  除了雙11背後的成千上萬套算法疊加,其實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接觸著各種各樣的數學。

   我們穿的衣服所使用的材料是經過配比的,住的房子是經過承重計算的,道路、城市是經過規劃的……這些生產資料都是通過了嚴格的數學計算和科學試驗,才廣泛運用到實踐中。

   現實中,數學學習是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頭疼事,常常會聽到“背不下來公式,背下來又不會靈活應用”這類抱怨。有時候,不妨換個角度,最理想的狀態是: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,從而開開心心地主動學習。

   具體怎麼做?平日里,同學們可以嘗試進行一些簡單的數據分析。

   比如,去超市買油鹽醬醋時,試試用價格除以淨含量,進行比價。更高一級的數學應用還有家庭理財方案設計,例如根據年收入、支出、家庭人數計算風險承擔能力,購買保險和投資理財產品,這些都是學習生活中的數學。

   所以,我們為什麼學數學?數學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基礎。目前全部的科技發展都與數學有很大的關係。可以說,數學是一種通用的語言,可以讓我們用極其簡潔的方式來表達自然中的規律。同時,數學是一門龐大的科學體系,大多與實際的很多問題有相關性,而且研究的大多是基礎問題。學數學可以開發智力,培養思維能力,提高我們在處理日常學習或工作中的條理性。

  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,建議同學們研究一些感興趣的問題,把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,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,多質疑,勤思考,好動手,重歸納,注意應用。

 

  怎麼買才最划算

 

  最近,數學老師們逛了不少淘寶優惠頁面,也看了N種計算方法,提取出了最“樸實無華”的計算公式:實際到手價=定金+尾款=預售價-預付立減-店鋪優惠券/單品券-購物津貼-紅包。

   會員券、充值卡、打折、(跨店)滿減、優惠券、返現、免郵、買贈、淘金幣、貓幣等優惠券形式;0元秒殺、搶紅包、限時搶購、全場免單、抽獎等搶購形式;付定金+付尾款等預售形式;直播形式;拼單形式……

   這麼多優惠規則,如何購買才會最划算,我們用數學的眼光算一算、理一理,比較分析後,才會明白哪一種是我們適合參與的優惠方式。

   這裡有一點建議供大家參考。

 (大家可以到下邊連結續看) 

  大家可以參考類似算法,去幫爸媽省錢!

 

 

原文(簡體): https://zjnews.zjol.com.cn/202011/t20201108_12408172.shtml

 

 

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

【教育要聞】港大下學年全面落實M1/M2聯招計一科

 

【教育要聞】港大下學年全面落實M1/M2聯招計一科

 

 (星島日報報道)大學聯招正接受報名,香港大學由下學年起,大學一般入學要求,將把數學延伸部分(M1或M2)視作一個完整選修科目計算,以增加收生彈性。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指,旨在改善部分中學生在文憑試選科「錯配」的問題,而非降低入學要求。另外,港大下學年起推出五個與大數據及數碼科技相關的新課程,包括全港首個生物訊息專修的學士課程。

  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改革,今學年於中四級起逐年落實,首批學生將於二四年入學,港大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昨指,港大有見及此,由下學年起,提早落實把M1或M2成績,視為一個完整選修科目,納入一般入學要求的安排,有別於現時由各學院或課程,自行決定將之視為「半科」成績計算、加權計分或作為選修科,「現時已有約三分之二課程認可M1或M2成績,其中大多為科學及工程類學科,但部分熱門學系如法學士則無採納。」


  嚴志堅指,港大近月派員走訪四十多所中學,了解學生修讀M1及M2的情況,不少中學反映學生有能力修讀M1或M2,但過往因港大未有認可M1或M2為一科而棄科,轉而修讀興趣較低的科目,甚至該選修科與心儀的大學課程無關,在選科上出現「錯配」,「大學對此感到可惜,認為校方有責任就此問題作出改善,讓學生能按興報選科。」

  嚴志堅指,目前大部分院校已落實類似安排,港大是少數較遲看齊的院校,強調新安排並無降低入學要求,一般入學要求維持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、英國語文科、數學科、通識教育科及兩個選修科取得「332233」成績,因此當有一科「選修科」成績以M1或M2成績計算時,另一科選修科不可為丙類學科,即其他語言科目成績計算,必須採計甲類選修科。

  本報翻查八大收生要求,目前除港大、城市大學及嶺南大學,餘下五所大學早已全面落實有關安排;城大則在獸醫學學士以外的學士課程中落實該安排。

  另外....

 延伸閱讀:

星島日報

 

 

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

自校手記|因式分解

 

自校手記|因式分解

 

讀中二的太陽鳥問我:「爸爸,這題的因式分解怎樣做?」因式分解是甚麼?我是回歸前中學畢業的,唸的是英文中學,數學是用英文學的,腦海里尋找了好一會,才想起factorization,才開始有頭緒要怎麼做。

老爸我當小學數學老師近二十多年了,中學數學還真要想一想,才可喚起封塵已久的記憶。

暑假,太陽鳥說要做進階的數學練習,我說好啊!她便請我為她找一些難一點的數學題來做。

未幾,九月開學了,她主動參加了課後的數學進階班。她有學習數學的熱情,我身為數學老師,當然高興。

孩子求教,老爸當然要教,但看一看題目,第一題2x2-5x+2,要做因式分解,這時我在腦海裏翻譯一下,即是要factorize 2x2-5x+2,才想起如何做,便找來一張草稿紙,在孩子面前開始解題。

這類題目是有點難,我連續示範了三題,她也就懂了,掌握了解題的方法。最後,十多題的練習,只問過一題,便自行完成了。

小時候,喜歡理科的原因,是能通過理解,不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。前不久,小女兒也問過我,為甚麼我能記得學過的東西?就是因為通過理解而獲得的知識,才能永存心中,過去學過的東西,動動腦,看看例子,總會找出解題的方法。

後來,我拿這題目回去問兩位數學老師,一時之間,他們也要花點時間,去想如何解題。但我欣賞老師並沒有因為這不是小學題目,而置之不理,反而很有熱情地去解題,形成一種共同研習的氣氛。學習是為了興趣,解題的過程,就充滿樂趣。

海星
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,愛自然,愛孩子。

 

文章出處

 

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

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 ── 數學科 (宣傳短片)

 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 ── 數學科 (宣傳短片)

 

 短片網址

新聞分享: 女生創數學公式 快速轉換「格雷碼」

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想玩九連環呢? 有的話可以在小息找找我啊!

 

女生創數學公式 快速轉換「格雷碼」

本港學生再揚威國際大賽。自小接觸傳統智力遊戲「九連環」的謝芷彤,花了6年時間創建獨特的數學公式,並應用於快速轉換為電腦加密的「格雷碼(Gray Code)」,轉換速度較現有系統快五成,在再生元國際科技工程大獎賽(ISEF)獲特別獎,她形容獲獎是中學生涯的圓滿總結,期望日後繼續通過觀察不同物品,尋找新的研究項目。

格雷碼主要用於減少數據傳輸中的錯誤、電腦加密、全球定位系統,甚至圖書館書架圖書擺放方法的優化等,是一種二進位制的數字排列方式,即以零和一的組合來表示各種資料,與電腦採用的資料表達方式一致,亦與拆解中國傳統智力玩具「九連環」時,每個環的狀態變化脗合。

 


 

延伸閱讀:

新聞全文

什麼是GRAY CODE (維基百科)

 

 

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

獲得奧運單車金牌的女數學家

 

經常聽到同事/同學說什麼 博盡無悔,我想以下的一段新聞可算完美演繹這一個詞語:

 昨天 725 (星期日),奧地利30歲的選手安娜‧基森霍夫(Anna Kiesenhofer)贏取了東京奧運女子精英公路單車比賽的金牌,這亦是奧地利自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之後的首面金牌。更特別的是她的雙重身分引起人們熱烈討論:業餘自行車手與職業數學家。

 「我規劃比賽,監看時間,預測在何時得通過幾公里,估算一路上該補充多少熱量。我沒用到高深的數學來計算,這比較像是——某種我習慣的心態。」剛獲得奧運女子自行車公路賽金牌的Kiesenhofer這麼說。


 

 剛獲東京奧運自行車金牌的數學家Kiesenhofer (來源:YouTube@Olympic Team Austria)

 大家可以去延伸閱讀看看她是如何從挫折中找到方向,最後取得成功。

成功未必一定要獲取奬牌,但起碼對自己問心無愧.


借用恩師 港大前副院長 丁南僑博士的評論:

"一個數學post doc,因為鍾意踩單車,鍾意到攞埋奧運金牌
又或者係 一個單車運動奧運金牌級選手,因為鍾意數學,鍾意到攞埋博士學位再繼續做研究
……都唔係
應該係 一個人 有多過一樣令佢甘心盡力嘅興趣,於是對各樣興趣都盡咗力 (博士和金牌係bonus)"

 

共勉之.

 

延伸閱讀:

數感實驗室報道

新聞報道

 BBC報道(英文)